《无间道》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场在摩天大楼天台上梁朝伟与刘德华的双雄对决的戏。天台对决这一幕在不自觉中竟成了国产警匪片高潮戏抄袭的范本,本来像这样俯拾皆是的天台,导演刘伟强却拍出了耐人寻味的意象:神秘、杀戮、绝望、死亡。
刘伟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执导影片,在90年代后半期以独一无二的“古惑仔”系列影片挑起了挽救电影市场的重任。在这里,我们将古惑仔系列归结为英雄片而不是青春片,可能也是因为它的正能量吧。1996年至1998年年间,刘伟强和文隽(1957~ )相继推出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1996)、《古惑仔之猛龙过江》(1996)、《古惑仔之龙争虎斗》(1998)等五部古惑仔影片,延续了传统黑帮片的某些主题,表现了街头边缘青年们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对抗社会、天马行空、为所欲为。它们都是拍给当时年轻观众的青春化的黑帮片。古惑仔影片也始终保留着以往黑帮片和英雄片中的忠义主题,古惑仔们靠义气和群策群力打出江湖。古惑仔系列影片的摄影多为扛、摇、移等运动镜头,除了暗含古惑仔们青春狂躁的心理,也对整部影片的节奏有了很好的控制。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等片中的小马哥们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古惑仔们却一副嬉皮士打扮,甚至还把头发染得五彩缤纷。在他们身上我们又依稀看到了徐克《第一类型危险》和余允抗《山狗》中的那些不良少年和街头混混的身影。2002年,刘伟强又推出了力作《无间道》,现在《无间道》几乎成为电影的代名词,更被马丁·斯科塞斯翻拍为《无间行者》(The Departed ,2006)并斩获奥斯卡,从此成为华语电影的骄傲。热衷于卧底、迷失自己身份的题材一直是人迷失身份的写照,如《黄飞鸿之西域雄狮》(1997)、《战狼传说》(1997)、《我是谁》(1998)等失忆情节相映成趣,甚至更有“失忆+卧底”的《紫雨风暴》(1999)。其实卧底题材在电影里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如《边缘人》(1981)、《龙虎风云》(1987)就属于卧底题材电影,但是不管它们怎样拍,还是拍不出《无间道》的那种味道。关于港版《无间道》和美版《无间行者》孰优孰劣的问题,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客观地说,港版和美版就是精英和草莽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哪一个在审美上更好这一说,只有你更喜欢哪种世界观的区别。